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希望的田野”——农村中小学美育推进工程为抓手,健全面向人人的农村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整体推进农村中小学美育发展。到2025年,农村中小学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
一、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鼓励农村中小学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结合本地实际,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开发适合农村中小学的校本美育课程。
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加强美育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
二、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农村中小学美育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
加强艺术社团建设。农村中小学要将美育实践活动作为丰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载体,因地制宜开设学生艺术社团和课外活动兴趣小组。
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建立面向人人、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大力推广惠及农村中小学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每年开展农村中小学生艺术专项展示、综合性艺术展演。
推进评价改革。把农村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坚持以评促学,重视表现性评价、提倡多主体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艺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考察。
三、着力改善办学条件
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各乡镇中心学校要优先配齐美育教师,专职专用。要加大农村中小学美育教师补充力度,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走教支持计划。选拔县城或乡镇中心学校美育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学校开展走教。建立校际教师共享和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机制,加强师资交流与互派。鼓励农村中小学聘请优秀文艺工作者、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担任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导师,缓解师资不足问题。探索借助数字技术,采取云端课堂、同步课堂等方式,共享优质在线资源,补齐师资和资源短板。
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把农村中小学美育设施建设纳入地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小规模学校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把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美育工作作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明确任务分工及负责人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方案,有序实施农村中小学美育推进工程。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加强农村学校美育专用教室建设,确保美育课堂教学、美育教师进修、兼职教师聘请、改善学校美育设施设备和举办美育实践活动的投入。
(二)开展专项赛事
每年开展一次面向农村美育教师的专项技能评比,并在市级举办的各类美育赛事中,指标适当向农村美育教师倾斜。
(三)营造良好氛围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媒体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美育工作的宣传力度,传播典型经验做法,加强宣传,凝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农村中小学美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