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沧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逐光律动校园行 阳光课间15分”实施方案》的通知
石油分局,渤海新区黄骅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教育局,开发区社会事务局,高新区文化教育中心,市直各学校:
现将《沧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逐光律动校园行 阳光课间15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沧州市教育局
2025年2月10日
沧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逐光律动校园行
阳光课间15分”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按照省教育厅《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若干措施》(冀教体卫艺〔2025〕1号)文件相关部署和要求,参照北京等省市做法,经研究决定,现就实施“逐光律动校园行 阳光课间15分”,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安排部署,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坚持五育并举,以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双减”政策深入实施,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为解决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小胖墩(肥胖)”、“小眼镜(近视)”、“小豆芽”(脊柱侧弯)、“小焦虑”(心理)等问题,我市坚持健康第一、五育并举,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以“逐光律动校园行 阳光课间15分”为主题,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间由原来的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引导学生利用课间走出教室,感受阳光,享受乐趣,增强学生体质,激发学生活力,焕发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积极阳光的心理品质,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实施内容
组织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进课间15分钟、大课间30分钟,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多个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课间活动形式,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高中阶段学校可参照执行。
(一)适当延长课间时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落实15分钟的课间时长,在上下午各安排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保证每天课间总时长小学阶段不少于90分钟、初中阶段不少于120分钟。其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内容坚持每天30分钟的体育活动再加其他课后服务内容。调整后,中小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达到两个小时,走读制学校上下午上课、放学时间须保持不变,寄宿制学校上下课时间和休息时间总体保持不变。
(二)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加强对课间活动的引导,使学校教职员工从课间的管理者转向学生课间活动的共同参与者,科学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到室外进行放松休息、有益社交、歌唱以及跳绳、跳皮筋、踢毽子等既安全又有趣的课间游戏,做到歌声响起来、身体动起来、游戏玩起来、精神活起来,打造魅力课间、活力课间、多彩课间。
(三)科学设计活动内容。各地各学校在坚持每天规范做好眼保健操、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年龄、身体素质等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生喜欢参与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主动参与课间活动,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活动需求。各校要因校施策,突出特色,如:武术、杂技等。做到一校一案、一校多品,定期变换形式。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间活动内容参考:
小学段:
1.慢跑+拉伸操
2.韵律操、武术操、绳操、球操等
3.民族舞、现代舞等
4.冰雪类运动
5.八极拳、六合拳、太极拳等
6.跳绳(单人跳、双人跳等)
7.学校特色项目活动
初中段:
1.慢跑+拉伸操
2.韵律操、绳操、球操等
3.民族舞、现代舞、当代舞等
4.冰雪类运动
5.八极拳、六合拳、太极拳等
6.跳绳(单人跳、双人跳等)
7.核心力量项目
8.中考体育项目
9.学校特色项目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周密安排部署。各县(市、区)、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间改革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安排专人负责,制订改革方案,明确任务目标,有序推进落实。各中小学校要制定符合实际、特色鲜明的活动方案,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各县(市、区)每学期要开展一轮课间活动观摩,市教育局定期组织开展市级观摩活动。
(二)稳步推进实施。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各地利用假期认真谋划,设置为期一个月的课间时间调整缓冲期,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指导各学校结合实际逐步落实,因地因校制宜做好课间管理改革安排。各地各学校在推进课间改革工作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广泛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与支持。
(三)高效执行落实。学校领导要深入师生一线,了解实际需求,加强对课间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教师要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对课间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指导。学校要加强活动引导,在校园内补充器材和设施,创造更加适宜的课间活动环境,要做好器材维护保养和活动过程管理,确保学生活动安全。
(四)深入巡查指导。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市教育局不定期对各学校进行检查,严禁拖堂和提前上课,不得随意缩短学生课间活动时长,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坚决杜绝课间禁止学生出教室的问题,建立学生课间时间调整的检查反馈机制,形成工作闭环。